信念火炬手 丨郭强:黉园里的双带头人

作者:刘思言来源:hth体育-(中国)科技公司发布时间:2021-08-01浏览次数:952

郭强,男,黑龙江省尚志市人,1980年出生,中共党员,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硕士,教授,现任hth体育-(中国)科技公司经济系副主任,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学会理事会员,邮政储蓄银行、龙江银行理财规划师培训讲师,院级教学团队负责人,院级精品在线课负责人。2003年从教以来,一直从事金融理论和实务的研究,专业功底深厚,实际操作经验丰富。主讲《货币银行学》、《行为金融学》等金融专业课程。主编《国际金融》、《金融市场学》等教材4部,主持参与黑龙江省教育规划办重点课题、黑龙江省教育厅高教改革项目等省级课题10余项,指导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项。发表论文20余篇,获得省级、院级奖项20余项。主编教材《外汇交易实训教程》获得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学会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金融市场学》获得黑龙江省经济学界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指导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金融精英挑战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0余项。

编者按:

如果把每一次采访当做得到一张进入不同人生世界的门票,你猜猜看,在郭强老师的世界中,我见到了什么?

我遇见一群坚实的伙伴。

他们结伴同行,他们开怀大笑,一起面对工作的种种难处和困境,这样的依靠和洒脱,是对酒当歌,是高山流水。

我遇见一个扛着沉甸甸责任和“双带头人”荣耀光环的青年人。

他不知疲倦地向专家请教着,和同事交流着,披星戴月钻研着。无论多忙、多累,心里的声音愈发回响,“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要把每一节课都当成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场。”

看着他感染着他的同事,聚在一起始终不忘初心。我突然发现,人们努力的意义或许是:去选择和构筑能为我们提供幸福感、交织幸福感的那群人。这样,当和那些与自己相似的人在一起时,坚持自我成为了一件不那么难的事情。

一步步走来,是最好的时代

“2003年来的学校,当时金融专业还没有教研室呢。我们跑去搬了几个桌子就成立啦。”高高瘦瘦的郭强老师脱口而出,“当时金融只有2个班,52名学生,整个系一届才105名毕业生,现在学生人数都翻了5倍了。”如今的经济系在03年时还叫贸易经济系,郭强老师和同事们是金融专业的第一批专任教师,更是学校真正意义上的“自己培养出来”的教授、教工党支部书记、教学管理干部和专业带头人。

谈话间,他回头望了望。距离初识龙财,已过去了16年。这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我们从过去摸索着对学生的“自发式教学”,到如今入学就为大家提供明确的职业规划。系里自己摸索的第二课堂品牌:“点钞小键盘”已经发展了十年之久,增强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整体素质,让“未来”这条看似渺茫的路更加稳定明朗。

意味着我们通过修订五版培养方案,办学目标和方向越来越清晰明确。“应用型“”地方性“”技能型”的办学规划,让同学们的就业率更稳定。第四届“全国大学生金融精英挑战赛”6人获得全国一等奖,6人获得二等奖,12人获得三等奖,获奖总数列全省第二,一个32人班级考上10多个银行的数据,建行录取人数全省第二,工行录取人数全省第三,一串串鲜亮的数字,更加印证了未来方向可期。

意味着我们的专业数量直线上升,学科角度更广泛,不单一。除了现在基础的金融学,丰富了保险学、投资学等专业,形成金融专业群,以及国际贸易、物流管理、经济学、国际商务等贸易经济专业群,加快学生综合能力多元化培养。

意味着我们从传统的面对面授课,升级到如今的网络慕课。郭强老师带领的课程团队录制的慕课《商人文化与智慧》,上线后短短二个多月的时间,已有14所高校近2000人进行选课。158万点击量,3万多讨论量展现了外界对我院教师水平的认可。

17年过去,散碎在笔尖的光阴汇聚成了网络时代的数据,踏上社会发展这班飞速动车,龙财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化着,创新着,影响着。

新的挑战前新的机会,面对科技创新的趋势,我们顺应培养新人才,适应着人才市场变化。2019年6月19日,我院受到金融科技创新产业联盟的邀请,作为创始会员和理事单位继续前进,“在原有的形势变化下,去选择我们能够改变的东西。”

是名片,更是旗帜

“我们党支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学院党委、系党总支的领导下,坚决落实上级决议,在大是大非面前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科研工作创新和教学方法改进等方面始终走在前列”,郭强说道。

“人人争先创优、勇于创新、团结奋进”正是现在经济系党总支教师党支部的真实写照。郭强建立支部学习讨论微信群、组织支部党员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以及“学习梁家河精神”读书会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教育活动,形成“火炉效应”,使支部真正成为团结和凝聚师生的桥梁和纽带。

他深知,党员是党支部的基础和组织力发挥的依靠,工作是体现党员价值的载体。

对于郭强而言,在金融场上实战是他将理论付诸实践,学以致用的过程。如今党建和管理工作,则又将实践经验结合理论授于教师,令他们学以致用。“教学是相互成长,大家有收益,我也很有满足感。”他反复思

考党建生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也在探索如何促进党支部内教师队伍在教学和人才培养上“更上一层楼”。

郭强担任经济系党总支教师党支部书记期间,代表学院参加了全省首届高校党支部书记素质能力大赛并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赛场上,他不畏强手,表现自如,展现出hth体育-(中国)科技公司基层党支部书记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功底、较高的党性素养和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经过基础知识测试、方案设计和典型案例评选,在近百名选手中以绝对优势晋级决赛。决赛中,他凭借扎实的业务积累和出色的现场发挥获得了谈心谈话环节全场最高分,引来现场阵阵掌声。“别的学校老师都围着问你是哪个学校的,那时候后才意识到自己是一张名片。”曾经的他代表一名教师,现在就是代表一个学校。

日常的他要处理党务和行政工作,“上学期从接手系里工作到期末100天时间里,撰写各种材料近20万字,每天12点前睡觉是很奢侈的事情。”他的手中仿佛端着一架天平:管理的托盘中正不断地添加砝码,另一端的教学则高高扬起,到底要如何平衡管理与教学?这或许更是一道时间管理的难题。

无可否认的是,“双带头人”的工作范围正在不断扩大,加之他肩上的担子也愈发沉重。

去掉层层光鲜的头衔,他从未应忘记自己最初的身份:教师。

牢于时事,忠于人生

2019年4月,每一位经济系教师都收到了一条短信。原来是郭强老师为系里所有老师购买了一份意外保险。“我发现有的老师还没有保险,我想把这样的金融财商意识传输给他们。”

他利用互联网平台购买保险,价格才是传统的三分之一。让大家更好地接受金融科技带来的变化,“理论都是死的,重要的是这样的思维,每个人都该有这样的思维能力。”在郭强看来,投资如同人生,需要不断去自我了解、学习,才能不断成长。了解自己的需求,发挥自己的优势,走适合自己的路,才能做好投资这件长达一生之久的事。

除了财商意识,郭强更看重教师们的自我成长。

“年轻老师和学生们一样,我想要他们在我这看到新的希望。学生有成长,老师更是如此。”

现在很多学校的老师在到达一定水平后就止步不前了,安于现状,郭强老师并不这样想。“我想让他们知道,在学校氛围指引下,他自己还有成长的空间。”郭强为老师们提供明确的职业规划。前不久,他推荐三位老师参加全国教育信息化专业委员会举办的翻转课堂优秀案例评选,三门课程均入选了优秀案例。“翻转课堂是我们的一个突破。提供一个平台去推动它,这是一个基层的领导者需要做的。”

“经济系的教师队伍稳定性很高。”他欣慰地说,回忆大家一起做课题,从助教、讲师一路走到副教授、教授,“每一任主任都在给大家铺路,都在带领大家。我也要这样做。”他最喜欢和各位老师座谈,了解系里能帮到大家什么。他发现,很多外来老师来到经济系都会对系里AB角制感到惊讶。所谓AB角制,就是一门课程的讲义,大纲等完全开放,彼此分享,由两名以上的老师讲授。“这样会有课程的不断精进,还能有个预备。对老师是一种多元化的成长。”

“强哥强哥!咋办啊,我才想起来身份证落在银行了!”“卡被银行吞了,老师咋办啊!”

同学们都喜欢叫他强哥,尽管毕业多年,遇见这样的事情第一反应还是“找老师”。看到毕业学生群里数不过来的学生消息,“强哥”眼里满是骄傲和幸福。“手机号和QQ号我永远不会换的,这是我们之间的纽带呀。“他总是自然地照顾到孩子们,毕业找工作要注意的事项啦,考研怎么能得到重要的参考材料啦,他总记得嘱咐。

他的学生说:“毕业最后一节课老师给我们唱了一首歌,现在回想起来,可能四年什么都忘记了,就剩下人生结点的一首歌了。”有事找强哥,成为了他的孩子们无言的默契。而孩子们的成长变化,更是“强哥”细数的珍宝。

一次给邮储银行培训,“强哥”提到了他曾经的学生,工作人员立刻表示这个学生工作很优秀。“看着他们长大的呀,太开心啦。”强哥特别幸福。

和他一起毕业的很多同学,现在都成为了行业里的“大咖”,提起和其他同学收入落差感,郭强老师笑笑,“我觉得还好,钱够用就好,学生比我优秀,感觉特别好,这种财富更重要。”

“相比之下,确实当老师的时间会更纯粹。”课堂是育人的主阵地,对于品格教育,他一直润物细无声。“比如讲货币信用,我总要强调信用是人的第二张身份证,要珍惜它,理论知识和做人道理结合,这才是真正的大学。”

一位老师的个性,一个团队的品质,最终都会以某种形式延续在学生们的身上。这份传递,深刻地定义着,这群人将会是谁,又因为什么而坚固。

这些曾经在一瞬间感动、鼓励过他们的事情,成就在许多年后,仍然会传递下去的一种力量。这份互相影响的“支撑感”,是对一切坚持下去的源头,更塑造了今天的郭强老师,和未来的龙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