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院结合财经学科发展趋势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会计人才”为培养目标,以让学生“听得懂+记得住+学得会+用得上”为导向标的,探索形成了“三个发展态势、四个实践环节、五个教学平台、三个教学保障、四个质量评价、五个创新发展”相互渗透、有机结合、层次递进、链条闭环的“双345”实践教学体系,打造会计学院特色实践育人品牌。
一、三个发展态势
(一)综合化发展态势
1.本专业教学内容综合化
开设全盘账实战演练、会计岗位综合实训等课程,覆盖出纳、费用会计、总账会计、财务主管等财会岗位业务全流程。
2.跨专业教学内容综合化
开设企业经营业务模拟实践、ARE企业认知与经营、VBSE企业经营与管理等课程,帮助学生实现企业管理全程贯通,促进知识融合。
VBSE企业经营与管理——虚拟社会商业环境
(二)实战化发展态势
面向未来岗位的实际需求,带领学生练实训、做真账。依托新商科智慧学习工场开展虚拟仿真实训,模拟各类真实情景,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全盘账实战演练现场
(三)智能化发展态势
搭建智能课程体系,大一通识必修课开设Python及数据分析基础,大二专业基础课开设学商务大数据基础与实务,大三和大四专业方向课开设财务大数据分析、数据挖掘与算法等,帮助学生通过直观、智能的财务数据感知数智商业社会。
商务智能数据分析与挖掘平台案例操作
二、四个实践环节
(一)课内实验
在理论课程中设置合理实验学时,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财务会计为例,实践教学授课内容以《财务会计实训》教材为依托,引领学生掌握财务成果核算和财务报表编制等共计十个案例,提升学生会计核算和实操能力。
(二)校内实践
以独立设置的实践课程为抓手,进行的集中性、系统性的实践训练,例如企业经营模拟实践、全盘账实战演练、报税实战演练、会计岗位综合实践等。
(三)校外实习
学生在学期间到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实际工作场所进行实习活动,在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导师的共同指导下,参与实际工作,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紧密衔接,提升学生的实战能力。
(四)毕业论文
指导学生针对某一研究领域的理论或实践问题进行独立研究,提升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深度理解和应用能力,鼓励创新思考,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五个教学平台
(一)课程教学平台
会计学院以“保持实践教学四年不断线”为基本原则,实践教学学分占比32.94%,其中非独立设置实践课程实践教学学分占比59.41%、独立设置实践课程占比40.59%。
(二)实践教学平台
会计学院现有智慧物流实验中心、数智运营管理中心、数智财经实验中心、数智营销实验中心、数字审计实验室、商谷VBSE实验室及ERP沙盘模拟实验室等9间实验室,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转型合作实践软件13个,对应实践课程15门。
(三)第二课堂平台
1.专业社团
会计学院共有专业社团6个,通过定期举办学术讲座、技能培训及社团竞赛等各类专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常态化的实践机会,以实际任务为导向,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2.社会实践
会计学院在寒暑假期间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将实践育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引导学生上好“大思政课”,增强学生对会计数智化的认知和了解,强化学生职业素养与人文精神的培育。
2024年寒假社会实践团在京东总部门前合影
3.学科竞赛
以赛促学,学生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
(四)校企合作平台
会计学院与多家实体企业共建课程,打造双师团队,培养学生的职业化认知,对学生进行岗位化管理,实现情景化教学目的,有效地实现了业财融合的教育理念。
(五)实习基地平台
2024届会计学院共建设实习就业基地40家,企业类型包括会计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软件公司、制造业公司、建筑业公司及经销公司等各行业。
实习基地现场
四、三个教学保障
(一)师资队伍保障
会计学院现有专职教师59人,其中双师型47人,部分教师已获取高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职称和注册会计师、税务师、资产评估师等专业证书,具有企业及行政事业单位任职经历。同时,为推动会计学专业向智能会计方向转型,会计学院教师定期参加线上或线下专题培训,增强数智思维,提高战略财务能力。
(二)制度建设保障
为加强实验室日常管理,提升实践环节教学效果,会计学院制定了《实验室使用说明》《自主实践模式实施方案》《毕业论文过程管理工作指南》《实践材料归档工作流程》等实践教学相关制度,加强实践教学的规范性和程序性。
(三)资金保障
学校在实习补助、学科竞赛奖励、实验室更新改造等实践教学环节提供资金保障,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保证实践教学效果。
五、四个质量评价
(一)督导评价
校院两级督导通过教学质量监控、教学管理评估等活动促进教学改革。
(二)教师评价
学院定期收集授课教师对课程设置、软件运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等方面的反馈意见。
(三)学生评价
学院定期收集学生对实践教学授课内容、教学形式等方面的反馈意见。
(四)单位评价
会计学院建立了实习单位跟踪反馈机制,对学生所在实习单位进行跟踪回访,了解实习单位对学生的需求、评价及发展方向,结合实习单位反馈意见不断完善会计学院的实践教学体系。
六、五个创新发展
(一)体验式实习就业基地
1.沉浸式实习体验
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能够全方位、深入地体验工作环境和业务流程,如同身临其境。在实习前进行入职教育培训,以员工身份进行岗位实习,更好地理解职业要求和角色定位。
2.双导师制
学院指定专职实习指导教师,企业委派具有一定资质的职业经理人作为企业实习教师,双导师共同对学生的实习进行指导和管理。
3.实习档案袋
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形成以“实习大纲+周志+实习报告”为内容的实习档案袋,详细记录实习进度和实习成果。
4.企业评定
实习单位根据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表现等进行评定。
企业职业经理人指导实习学生现场
(二)学科竞赛
会计学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学科竞赛,激发学习动力,促进掌握并深化所学知识。不仅在智能审计技能竞赛、财经大数据商业智能分析竞赛和财会职业能力大赛等本专业学科竞赛中获得多项国家级和省级奖项,还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大赛、企业竞争模拟大赛一等奖、数字贸易技能大赛等跨学科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有效激励学生深入学习,拓宽知识视野,提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24年全国商业精英挑战赛会计与商业管理案例竞赛获奖名单
(三)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引入行业内资深专业人士即职业经理人共同参与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通过讲座及共建课程等形式,将业界最新的实践案例和管理经验带入课堂,使课程设计更加贴近行业实际,形成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育人机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升解决企业复杂问题的应对能力,进一步增强实践性,提升就业竞争力,深化产教融合。
(四)专业社团
充分发挥专业社团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定期开展各类实践活动。以企业经营模拟协会为例,在企业经营模拟实践开课前,协会已制定数智沙盘企业经营模拟校内竞赛细则,学生以赛促学,有效提升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同时,会计学院计划重启手工沙盘、珠算、数字码等传统财会技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财会职业的发展历程,增强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保持和弘扬文化遗产。
2024年数智化沙盘校内竞赛现场
(五)自主实践模式
自主实践模式在原有课堂授课的基础上,开放自主学习实验室鼓励学生课后进行自主实践,并将自主实践情况纳入考核体系中。学生以教师在雨课堂平台发布的案例作业和开放性讨论话题等任务为导向,组成学习团队进行项目式自主探究实践学习并提交实践成果;教师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适时介入与反馈指导、引导学生评价与反思。自主实践模式的实施能够打破原有教学模式的课时限制、场地及教学内容限制,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自主学习、团队协作和创新实践等高阶能力。
学习团队研讨现场
自主实践现场
会计学院将以“双345”实践教学体系为抓手,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推动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培养与就业有机衔接,为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贡献力量。